南方日报、南方+“专精特新”专题聚焦中国产业链创新力量,中佳集团作为联合出品方,持续关注新能源赛道中的技术突围与国产替代趋势。本期以线束行业为例,解析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升级与生态协同抢占市场先机。


在勤本电子位于东莞的生产车间,从原材料到成品,一根根线缆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经过裁切、预装、总成等工序,智能线束系统成捆下线。随后,这些产品将发往比亚迪车间。

勤本电子是一家专注线束、连接器解决方案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,搭上比亚迪这列快车,勤本电子的业绩快速增长,目前温度感应器占据比亚迪九成市场份额,年营收额已突破10亿元,近年持续保持着20%的增速发展。

踩中新能源汽车风口

智能汽车时代,传统手刹改成电子手刹、按键控制改成了语音指令,带来大量的数据交互,对数据传输的带宽、稳定性、传输距离等提出更高的要求。这些线束就相当于车内的高速公路。

新能源汽车也在发生“线束革命”。在业内,一直有一个说法,传统车辆线束长达5公里,而特斯拉却降低到了1.5公里。

变革也催生了新的机遇,勤本电子被纳入比亚迪供货商后,业绩也逐步水涨船高。“卡位,就要把位置占好。”勤本电子总经理刘诗鹤说。

仅在2024年,比亚迪销量就达到427万台,这就对应着427万个电池包,而在今年,自用加对外供应,勤本预测,比亚迪的电池包预计将达到600万个。如果每辆车上配一定的线束和10个温度感应器,这就是6000万个出货单元。

过去,线束百花齐放,专利也五花八门,特斯拉率先制定了开放的标准,供应商可以共用同一套方案。而且,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“马太效应”,市场份额将越来越集中在头部玩家手中,这对供应商来说,也是一大利好。

“产业会更加集中。”刘诗鹤说。当勤本占据比亚迪九成市场的领先优势时,也就具备了规模经济优势,即便竞争对手也要来找勤本购买温度传感器。

在勤本的客户名单上,还列有东风、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等企业,不仅如此,勤本还拓展了与之相近的行业如储能,传统的工程机械产业也在加速电气化转型,勤本与徐工展开合作,不断探索线束的应用场景。

在一个高度竞争的新能源领域,勤本总结出几大降成本策略,一方面,备料上有规模优势,甚至因为拓展了丰富的客户群体,而且在不同领域打通后,物料可以在不同的厂商之间利用,基本不会形成“呆料”,这在某种程度上,也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。

“如果你只有一家客户,对方换了新产品或者新技术,你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呆料。”刘诗鹤说,没有无端的资源浪费,成本才能做到极致。

另一方面,有了足够规模,就有持续的自动化改造。有一个生产环节是插胶壳,需要人手将铜线穿到胶壳里,现在则是用机器来完成,“当下工人不好招,机器插的效果稳定性更好。同样的,焊接也是投入自动化设备,尽可能减少对人的依赖”。

与客户联合攻关

很少有车主在意过这些隐藏在内壁的汽车线束,但实际上,一辆整车的线束价值在3000到5000元。这些看不见的线束,往往也是降本增效的一大重点。

在汽车行业“内卷”当下,也在倒逼供应商不断降本增效。“如果还是像早期那样,只是单纯拼加工费,或者不赚钱也要陪着做,竞争当然会更激烈。”刘诗鹤说。

此前,下游龙头企业会提出各种指定要求,如原材料、规格等,供应商负责组装;现在,供应商也会更加积极主动,不断提出新的产品,推荐给车企使用。

勤本与比亚迪展开联合开发组建,例如围绕线束增设了有专利的温度感应器。这是传统的机械式汽车所不具备的,而在智能汽车需要搭载电池包,每一个区域都配备了温度感应器,就连接在线束上,通过线束插头、PCB板连接。

“如果充电时,感知到特定区域的电池温度过高,就会发出信号停止工作,其他区域则继续充电,通过电池管理系统(BMS),及时调节温度。”刘诗鹤介绍,这块量占据比亚迪市场份额的九成以上。

而勤本研发的五金端子,性能更好,成本还不会增加,也被推荐成为比亚迪新的供货产品。

现在,勤本又朝着新的品类进发,如漏液传感器等等。虽然这部分量还不多,具有研发性质,但在刘诗鹤看来,只有不断创新,才能和比亚迪一起走。

联合攻关创新,是上下游产业链新的生态关系。智能制造专家林雪萍在《供应链攻防战》一书中就提到,“低价者中标”就是一种用户跟供应商切断“连接力”的恶习,单纯的买卖和供货关系,是供应链的最低水准,它割裂了对创新养分的输送,供应商很难有动力去进行开创式创新。

作为专精特新企业,勤本不仅是“专”,在“特”的层面也建立了优势。

比如,扫地机器人就是勤本在线束产品上拓展的新领域。新的扫地机器人要求防震动,还能自己洗抹布、排污水,这也就提出了防水的要求。

扫地机器人感应器就安装在线束上,勤本给感应器加了一个“扣子”,再用胶覆盖一下,成本低,耐用。日本采用的是玻璃胶灌封方式,成本比较高,温度感应时间长,电池感应可能要20秒才能传递到数据中心,而国内的SMT方式只需要10秒。

这考验的是对客户需求的了解,要求感应器能更贴近电池表面,同时,面对受潮受挤压的环境,勤本利用自身车规级性能要求的标准,“降维”用在了消费电子产品上。

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

“专精特新”聚焦产业链关键位置,连接断点和疏通堵点,正是解决“卡脖子”的利器。

刘诗鹤说,以德国为例,汽车供应链形成了完整的配套,而且积累年数够久,而中国则借势新能源异军突起,这几年国内供应链配套发展速度也很快,“在我们这个领域,德国人也觉得很惊讶,为啥你们能做到这么低的成本”。

在相距勤本电子半小时车程内的,是另一家线束企业巨头泰科电子。从营收来看,勤本电子突破10亿元,而泰科已经是年营收在千亿元的级别。后者专门为特斯拉生产部件,和特斯拉一样,由于在新能源领域起家早,几乎是这个行业的标准制定者。

“泰科几乎是在任何领域,都能保持领先优势,尤其是在高速传导、高压线束领域。”刘诗鹤坦言,泰科也在不停研发和往前走,甚至也很激进。

在勤本的产品领域,与国际巨头相比,有20%的产品还难以替代,但80%的部分形成了竞争。刘诗鹤说,就品质而言,国内做低压线束连接器领域,几乎和国际产品没有区别,在超高压、高速连接器,在稳定性上还有一定差距——高速连接器所需的材料,是国际厂商独家,市场上也买不到,“选定这个行业,我们才入门,有很多可以进步的地方”。

“有个参照物也好,我们起码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。”刘诗鹤介绍,勤本也添置了网络分析仪,这是一种测试信号衰减的仪器,辨别线束是否与国际产品达到了同样的水准。

灵活的组织管理模式,也成为国内厂商竞争的一大法宝。相比之下,跨国企业在管理上,往往有等级森严的层级设计,权力一层层传导,对市场反应相对较慢,而国内扁平化管理,在成本和交付都有很大优势。

事实上,这部分差距已然在缩短,刘诗鹤说,甚至不排除有另一种可能,像泰科这样的巨头,未来可能更聚焦在军工、航天等高端领域,而民用部分可能会被国内产品逐步“蚕食”。


【点评】

1742517699532.png

中佳知识产权集团、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专家燕高飞:

勤本电子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“垂直深耕+横向破界”实践范本:通过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凿穿原技术壁垒,又以精特技术跨业重构产业协作生态,这一范本正是中国专精特新企业从“配套者”转向“定义者”的核心动能。

广州大学社科处处长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延平:

勤本电子能够为自身企业量身设计和定做自动化生产设备,从另一个层面凸显了专精特新企业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;与大客户及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,助推建构产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体方面,勤本也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【企业档案】

勤本电子成立于2002年,员工合计2000余人。勤本电子是专注线束、连接器解决方案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,获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”“科技型中小企业”“高新技术企业”“广东省电子连接件(勤本)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认定。

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 郜小平  葛政涵

【摄影/摄像】南方+记者  仇敏业

【联合出品】南方产业智库 中佳知识产权服务集团

原文链接:占比亚迪九成市场,一家供应商如何持续降本|百企探新质·专精特新_南方+_南方plus(https://static.nfnews.com/content/202503/18/c11094022.html?from=weChatMessage&colID=6542&appversion=12100&firstColID=6542&enterColumnId=2147483647)


1739601348573.png

中佳集团是一家集知识产权服务、产业政策咨询、体系认证咨询于一体的企业综合服务集团。在知识产权行业服务15年期间,中佳集团共获得超30项国家级荣誉,200项企业级资质,获授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TISC工作站,海外知产纠纷指导中心合作机构等资质荣誉秉承“助力民族品牌崛起”的核心价值愿景,中佳集团布局全国13个城市,深耕并服务30多个行业,涵盖网络通信、计算机、电子仪器、机械制造、化工、生物医药等,累计服务企业数量超10万家,其中包含超8000家规上企业,约1900家专精特新企业,中国500强企业超70家,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同行前列。

了解更多,可点击: https://www.zhongjiajt.com/

上一篇 中佳在行动 | 双城助力专精特新 协同共育"小巨人"标杆
下一篇 中佳在行动丨凝聚知产力量 赋能湾区高质量发展
在线咨询
电话咨询
中佳集团 微信咨询